电脑版
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171章 岐汴争锋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更新小说

【岐汴争锋】

昭宗被宦官胁迫西幸凤翔,仓促组建“凤翔流亡政府”,与僖宗朝的“兴元流亡政府”一样,在合法性上饱受质疑,因为文武百官没有扈从,在凤翔的昭宗只是一个光杆儿天子。

崔胤拒绝扈从,因为他与宦官韩全诲及其背后的关西集团是势不两立的,他去凤翔就等于去送死。据说(据崔胤说),昭宗在西幸前,给了崔胤一封密信,信中用辞十分凄怆,大意是说朕为了江山社稷,不得不去凤翔,而你应该带领文武百官全体向东(投靠朱温)。这种说法甚至得到了权威史书《资治通鉴》的肯定和引用。

而《旧唐书》和《新唐书》则说得比较值得玩味,一致口径是崔胤“怨帝见废,不扈从”,说是宦官韩全诲等人鼓动禁军闹事,从而罢黜了崔胤的肥差,之后又得寸进尺,要求罢了他的宰相,崔胤因此记恨昭宗,从而不肯随他西去。说的都是摆在桌面上的事实,而有意无意地忽略了桌子底下的潜流。

不管崔胤出于怎样的私心,总之,他与文武百官在孙德昭的保护下,免遭阉竖的劫持,成为“凤翔流亡政府”的麻筋儿,动摇了其合法性,为“两个中央”或地方强藩强行进驻长安提供了法理依据。

也正因此,事后论功行赏,孙德昭功居第一。

宦官韩全诲虽然没能劫走百官,却劫走了全部皇室成员,也就避免了朱温、崔胤等另立亲王、皇子为新君,避免了“皇太三从叔曾祖篡位”的闹剧再次上演。

Loading...

未加载完,尝试【刷新网页】or【关闭小说模式】or【关闭广告屏蔽】。

使用【Firefox浏览器】or【Chrome谷歌浏览器】打开并收藏!

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,可以切换电信、联通网络。

收藏网址:www.dingdian007.com

(>人<;)